2009年10月29日 星期四

10.25

‘Free marks’ will have to be made rather quickly on the image being painted so as to destroy the nascent figuration in it and to give the Figure a chance, which is the improbable itself. These marks are accidental ,’by chance’..

將必須很快在畫出的影像內部加上”自由的痕跡”,以便璀毀在它身上正在新生的形象化過程,並給予本身就是不可能性的形象一個機會,。這些痕跡是意外性的、是”隨機的”

---------------------------------------------------------------------------------

開始作畫之後,該如何進行,才不至於畫出陳腔濫調的東西呢?這裡首先不是繼續經營以往熟悉的事物,更不能慢姿態的觀察後進行下一筆,反倒是盡快地在原先畫出的圖像中給予”自由的痕跡”,什麼是自由的痕跡?首先得在自由的痕跡稍作停擺,相對自由而言就為不自由,其他的意詞有受拘束、有條件性的、規定的,這樣一來淺藏的另一個暗示就是,這樣一種不受拘束、隨意的有自由性的表達就在作畫過程中顯為重要,也就是說原先或培根要去抗衡的就是一種原本被拘泥住不得自由的畫法:無法自由移動的;因此這裡的痕跡不再是為了繼續原先的形象而去出現具有某種任務性的屬性,也不是以層層堆疊一筆筆往上加來製造效果的筆觸,更不是僅僅承擔再現義務的記號,相反地,它在即將產生的新生再現中進行璀毀,以便在影像中不再形象化,這樣具”自由”痕跡,不被受限的可以遊走於畫布之上,也在原先影像之中不斷新生的再現在此無法更生,原先一直無法確定的感覺形象、本身具不可能性的形象有了一個機會。為什麼形象要有此機會呢?形象本身的不可能性,這種不明確未定域的狀態反倒不是因著某些事務早先被確認下來而顯現出來,亦也沒有有種計畫性去理清本身形象應該有的下一步,這些痕跡的運行都不斷以意外的姿態,強化彼此的不確認感,隨機偶然的挑起快速給出而畫下的自由痕跡。

2009年10月28日 星期三

10.23

…They are all present in the canvas as so many images, actual or virtual, so that the painter does not have to cover a blank surface, but rather would have to empty it out, clear it, clean it .He does not paint in order to reproduce on the canvas an object functioning as a model; he paints on images that are already there, in order to produce a canvas whose functioning will reverse the relations between model and copy. (FB..86)
這裡呈現在畫布上的以實際或虛擬的影像,因此畫家所做的,不需要填滿一個空白的表面,而是要清空它、掃除它、清洗它。所以,他作畫不是為了在畫布上複製出一個像模型一樣起作用的物體,他是畫在已經存在著圖像上,以畫出一塊其功能將顛倒模型與複製品之間的關係的畫布。

該在畫布上出現的、在原以空白姿態出現的表面上,不是存有著現實實際的影像或者虛構虛擬的圖像……..

畫家是需要在這個表面進行工作的,但不是將原本看似空白的表面填滿而已,那應要做的是什麼呢?空白的表面要進行的非但是填補反倒是清空此處,一種排除的工作必得進場,是反向動作的將填補進行更深的挖掘,是逆向的將填滿的動作進行一切排除的可能,清理的意圖取代了往空白之處進入的路線,逆轉地從給入到清出。這些動作都相反於原本設想繼續在平面之處工作的標準程序,畫家不是繼續強調這些實際或虛擬的影像,這些原本彷若存在此處只有畫家看的見東西,他們反倒趕除了原有的看見,掃除原已在場的影像,更多的驅離動作只為了讓畫布空白之處更遠離、更遼闊於畫家的所視之處。作畫不是要在進行複製不是要在進行模型的再現,更不是在將實際的影像置入會根深蒂固栽植於畫布上,他使藝術家以破壞之態逃離這一切的再製,透過這種清理的步驟顯影出已經存在在畫家視域間那個微弱的虛擬影像,藉以反轉原先預先設定好的模型及複製品。在工作前這些早已就在,或多或少存在畫布前,他不需要透過複製的現成模型來充斥空白之處,反倒因為影像早已經或多或少在面對畫布表面前就已經被畫家把握住…..

2009年10月22日 星期四

10.19

這是一種錯誤----認為一位畫家面對的只是一個白色的表面。再現性的信念便是來自於這種錯誤(FB..101)
It is a mistake to think that the painter works on a white surface. The figurative belief follows from this mistake.


畫家面對畫布平面時,該應該看見什麼,或者是說他面對的只是平面空無一物的表面嗎?德勒茲大膽指出認為畫家面對了一個白色的平面是一種嚴重的錯誤想法,這錯誤來自於不以為這裡只存在一種白色的表面;白色意指一般傳統畫布因著在作畫習慣前,慣於打底的這個平面:是用鈦白或者膠質等物先行填補了木板或麻布的基底,理當什麼也沒有,甚至,傳統來說在這平面上是須抹平以「助」於繪畫開始前的準備功夫---幫助畫家可以面對乾淨潔白的空間平面。

這裡嚴正的糾正這種刻版想法,畫家面對的不該是白色的表面,那既非白色的表面然到這裡存有一種非白色或者非無的表面嗎?又或者當畫家面對一個即將創作的平面基底前,腦袋中因存有一種不是空無的看見,他看見的不是空無的,不是白色無物的狀態?

這樣對於畫家面對白色化表面的錯誤更深落的影響一種信念—一種來自於形象化再現的信條,這種好像單為了預備創作者只單純的把所視物再度描繪到位此準備的空無一物表面,這樣連貫的期待動作加深了畫家複製範型的外在物體的印象,然而再現的信條在此不足以被承認,這裡屏除了無的可能性,假設了一種先行有物的狀況,以早已進入無的表面前,先行站佔住………

2009年10月15日 星期四

10.15


The diagram is indeed a chaos, a catastrophe, but it is also a germ of order or rhythm. It is a violent chaos in relation to the figurative givens, but it is a germ of rhythm in relation to the new order of the painting. As Bacon says, it ”unlocks areas of sensation”
草圖(diagram)卻是一種混沌、災難現場,但是它同時也是一種秩序或韻律的萌生。就再現性的已知事物而言,這是一種暴烈的混亂,但是就繪畫的新秩序來說,這是一種韻律的萌發;它開啟了感官感覺性的領域(*FB..133)



圖表不是一種整理凌亂的、也非是一種秩序下的創作過程,它並不想規規矩矩成為模範式的創作途徑,更無意翩然降臨的救世姿態整頓不確定的前置作業;它反到被德勒茲以「一種混沌」、「一種災難」來形容其狀態。特別是在一般前置作業給創作者的前導無非是一種把手上工作整理進入更加的創作現況的,但反倒它被直指著為一種災變現場的發生。災變是迅速加強災難現場混亂的強度,勢如破竹的勇猛吹入混沌之爆,狂沙瀰漫下將再線性的形象暴烈的推往無可辨識的沙塵之間,使現場狀況更顯困難重重、無從整頓。圖表確實是一種混沌一種災變下的極致災難。因為從無前例可以成為救災參考的管道,更沒有記錄可以考察防備法則;圖表就高聲一呼成為佔領腦袋圖像該何去何從的山寨主,大刀一橫切斷準備性的工作,鴨霸的指揮線條的下落、印跡的彎摺,但也因著這種史無前例的混亂作為,圖表反倒在繪畫的新秩序上,重新建立無政府的規矩法條,…….擠破闖出斷垣瓦礫,像充滿生命力的芽根萌發出一種嶄新的節奏韻律,佈滿新鮮旺盛的新氣象,瞬間將空虛混沌中透亮出一道署光,……思緒倏然開啟、感覺遽然啟動,…..這裡有種緊張的衝突性:災變跟秩序的萌生!前因已經排除了秩序的進入但卻在同時的一種切分點上秩序用得萌生,這之中的矛盾使的圖表有一種奇怪的時間佔有,它同時也必須排除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

然而圖表不是繪圖前的準備工作,以作為草稿而滿足,為藝術家擬定可以上色的輪廓或定位形體位置的前奏;也非一種取代草稿的筆記手雜,信手拈來只怕遺漏任何靈感;這種過程不是加肉建骨的時刻,亦非模擬再現的紀錄;相反地,圖表給了藝術家一條在混沌和萌芽間的薄膜,它結束了準備的工作卻也開始作畫的動作,在這種微妙的切分點上給出一種破壞和秩序間只有藝術家可以理解獲取的經驗,這種經驗是藝術家彷若踏入那種斷裂殘垣的現場中,在混亂未明間銳利地找著了新生的芽苗,不顧危險的在此培育澆灌,熱切地瘋狂萌發此新的契機,確切卻不穩地把握這細微的一刻使勁摩挲在自己的感覺上,輕擦的破皮之下,微微的痛楚間,感覺迅速的感染蔓延了整個身軀,迫使在歇斯底里的發熱後,一切眼目所及、一切可感可受的再現形象開始變形;癡迷感染的擴延只單為了逃脫原本的救援系統,拒斥合理的數據及理學的臨床觀察;感覺慢慢曼蔓的攀延形狀的變異,這是一種災變後異形的歡愉,身體可能是爆裂的腫脹或者不易察覺的內在發炎,唯一可以明確定義的就是「感覺開啟」…
…(小修改~待續)

2009年10月14日 星期三

10.14

……but it is precisely through the action of these marks that the visual whole will cease to be an optical organization; it will give the eye another power, as well as an object that will no longer be figurative.(FB.101)更精確的說,在這些記號的作用下,視覺整體將終止是視覺組織的;它將給予眼睛另一種力量,同時,也給予眼睛一個不再屬於再現性的對象



描繪出事實可能前,記號不是用來清楚立現這些再現對象,也不是組構視覺所視的後續工作…………
當記號繼續作用下,視覺整體將終止是視覺的組織的一部分,不再依附、不再以視覺組織的結構出現,因著視覺必得被重新注入被重新開始;在此,一種力量被給予出來,給予了眼睛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力量,這種力量不是舊有視覺組織的產物,也不是作為視覺器官運作下那種看的工具。那這力量是怎麼樣的一種力量呢?在同時一個不再形象化的對象也同時含括進入,眼睛不再用來看見可以再現化的事物,可以清楚將形象形象化的動作。因此,這種力量是否就擁有一種拆解甚至逐開原本固定視覺組織所組成的整體結構;當視覺組織被強迫終止它原本固有的運作模式,它成為了非視覺—非看的組織,這是原本用來建立我們周遭可見事物的結構在此喪失了他原應有的功能和能力。當眼睛不再成為視覺組織的一員,眼睛迫使產生的驅動給出了力量,形成了非再現性的觀看能力。……(待續)

2009年10月13日 星期二

10.13



They mark out possibilities of fact, but do not yet constitute a fact(the pictorial fact).In order to be converted into a fact, in order to evolve intoa Figure, they must be reinjected into the visual whole;(FB.101)

(他們描繪出)事實的可能性,但是尚未能構成事實(繪畫性的事實)。為了要轉變(改變)成事實,為了要變成(逐步形成)感覺形象(圖像),他們必須在視覺整體中被重新注入。(*FB..132))


事實上要構成事實前,可能性的靈光乍現就成了這構成事實的關鍵點;事實的可能性是為了造就繪畫成為事實的前導,在德勒茲這裡言下之意就以”尚未能”為一個時間的先後順序,表示在事實的出現前、在未顯現前,某種關乎事實可能性的狀態的確存在,在這裡討論的事實是一種實質上繪畫性的事實或者說是一種創作完成的事實,一種作品的出現的事實;那在這實質作品出現前,組構成作品現身的過程就是一種事實可能性的時間段。
這裡埋伏著一種模糊不確定的「猜測」-----可能性,這代表什麼呢?可能性不就意味有可能沒有/有可能有的地帶搖擺嗎?更進一步說,就是這種也許出現或者根本不會有的狀態在繪畫性事實前,佔據了一種奇怪的地位/時間/狀態,使得事實這回事成為一種不一定會發生的結果。因此有了為了要逐步形成事實這樣的企圖臨到。
相等於可能性,感覺就在這裡引導了可能性的繼續行為,一旦感覺使可能性往前邁進,感覺所幻化的形象/圖像才會顯現,才會也成為可能性的事實。而未了使這一切感覺繼續前行,使可能性成為可能,視覺重新的注入成為一種重要的工作……(待續)

就這樣開始吧

為了嚴格督促並訓練自己軟弱無力的書寫
即日起,在此用力敲擊鍵盤的ㄅ ㄆ ㄇ A B C等鍵
以拼貼更多文字可能性,

加強活絡大腦神經
促進細胞新陳代謝.....................
藉此改善焦慮的生活
使睡眠品質良好
並緊縮毛孔細緻肌膚.
讓阿們跟路亞有幸福的早晨(家裡的愛犬.以免塞臉)
重要是要再明年6月順利畢業

7大功能
一格勝7格~~